
> 一葉知春 | 2025年有機白毫銀針即 | 2025-04-02 |
> 品質自信,榮譽加冕!張天福有機茶再獲 | 2024-12-07 |
> 一年一歲一典藏!張天福·「十二生肖 | 2024-12-03 |
> 天地開泰,舉國同慶!慶祝中華人民共和 | 2024-09-30 |
茶界泰斗 || 張天福如茶人生(二)祖籍閩清縣后洋
節選自《茶葉人生》一書
地處祖國大陸東南沿海的福州,是較早接受西方傳教士影響的地區之一。
美國有個“衛理公會”牧師的兒子,叫阿多納拉姆·賈德森的,組織了一個“美國公理會國外布道會”,專門派出傳教士向南亞、東南亞和中國傳教布道。
1847年(清·道光二十七年),這個美國基督教的公理會國外布道會,看上了福建省最大的城市——福州,便派了傳教士楊順(即約翰遜·史蒂芬),從暹羅(今泰國)來到福州。在這同時,有一對弼履仁夫婦,也從暹羅前來福州參與傳教。
1852年,教士夏察里,在福州倉前山下渡,租了一間店鋪,作為公開講道禮拜之用,成為福州的第一個禮拜堂。
1853年,美國公理會(美部會)派盧公義(盧力)來福州接替楊順。他在保福山買了一家花園,辦了一所圣經齋——福音精舍。
這是一所免費的男女寄宿學校,學制三年,相當于初級中學。《圣經》為學校的必修課,由美籍傳教士講授主修的英文讀本等,再由中國“塾師”講授輔修課國語及“四書”等,目的是培養華人傳教士。
張天福的外祖父劉孟湜和其他7名少年,是“福音精舍”的第一批學生,后來真的當上了閩侯縣南嶼基督堂的牧師。
免費的寄宿學校,對于家境貧困的子女有很大吸引力。讀書,學習,盼個出頭之日。即使是家資殷實的富家子弟,學幾句洋話、寫幾個洋字,也挺時髦。
祖籍長樂的劉孟湜,是教會培養的幾位本地著名中國牧師之一,默默無聞地為當地教友服務。他的“掌上明珠”——張天福的母親劉貞清,勤奮好學,文山中學畢業后通過教會介紹,從馬尾乘船沿明代太監鄭和七下西洋往來的海上航路,奔赴上海教會醫院,跟隨外國醫生學習醫學。
張天福的父親張紹堯,祖籍閩清縣的二十四都(今桔林)后洋村。
據《福州姓氏志》(2005年)載,后洋村張氏祖籍在河南省光州固始縣魏陵鄉。先祖張巖,于唐咸通年間(860-874),官授福建都團練兼監察招討處置史。張巖的后裔張睦一支,在閩清后洋繁衍。
后洋是一個偏遠的山村,經濟條件并不會好。張紹堯也是借助于教會學校的培育和教會的介紹,與劉貞清不約而同地進了上海教會醫院,虛心地向洋醫生學習醫學知識。
同是天涯福建人。閩清縣與長樂縣相距不遠,可以用福州話談情說愛,親親密密,畢業后便結為伉儷,并鼓起勇氣,很不容易地在大上海開了個診所行醫。
當年的上海,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據點之一,是冒險的樂園。作為內科醫生的張紹堯和身為婦產科醫生的劉貞清,闖蕩上海灘十余年,以良好的醫術醫道,贏得了富足日子。
讓張家夫婦心花怒放的是,喜得“愛情的結晶”一一小天福,他們常常在深夜的夢里,還逗著小寶貝樂哩!